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8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96篇
林业   75篇
农学   319篇
基础科学   83篇
  176篇
综合类   1358篇
农作物   135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1029篇
园艺   185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91.
花青素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水溶性色素,也是常见的抗氧化物质。近年来,花青素在抗炎、防衰老等方面的保健功能逐渐得到关注和认可,随着甜、糯类型鲜食玉米市场需求和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富含花青素的鲜食玉米格外受消费者的欢迎。除了鲜食,花青素玉米还可以作为原材料进行工业提取,提取的花青素应用广泛。近几年,花青素玉米的育种发展迅速,并且在基因工程育种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玉米花青素的合成代谢调控途径、用途和市场前景、常规品种选育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为花青素玉米未来的开发、育种方向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2.
可提取态碳水化合物(EC)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能较好地反映植物的适应性和竞争力,目前对不同类群植物间的异同及其在适应与竞争机制方面的解释尚不明确。研究在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演替至常绿阔叶林中间阶段的次生混交林中选取17种常绿植物和13种落叶植物,于生长旺季和叶凋落期分别收集鲜叶和凋落叶,采用连续浸提7步分级法测定7类EC的含量,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植物叶片EC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常绿植物鲜叶游离态糖类的含量及百分比分别为52 mg/g和54%,均高于落叶植物的48.11 mg/g和49%,而水溶性半纤维素类相反(P0.05);其它几种EC差异均不显著。(2)常绿植物凋落叶的游离态糖类、弱结合态糖类、强结合态糖类和水溶性半纤维素类占有机碳比例分别为10.82%、2.87%、2.70%和3.44%,均低于落叶植物的13.14%、3.95%、3.81%和4.51%;乔木凋落叶游离态糖类和弱结合态糖类占有机碳比例则为10.73%和2.78%,低于灌木的11.90%和3.40%及草藤本的11.98%和3.40%。(3)常绿植物鲜叶的游离态糖类和弱结合态糖类含量显著高于其凋落叶;而落叶植物鲜叶的游离态糖类和总EC含量则明显低于其凋落叶。推断与落叶植物竞争时,常绿植物可能通过提高鲜叶的游离态糖类含量,增强叶片碳源利用取得优势。  相似文献   
993.
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鸭I型肝炎病毒( DHV I) VP1基因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了特异性的引物,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高效的可视化体外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 RT-LAMP)。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性可达到10 fg,是常规一步法RT-PCR方法的100倍以上。全部反应可以在1.0~1.5 h内完成,并可以直接通过肉眼观察颜色进行结果判定,该方法对其他鸭常见的病原体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该方法的建立为下一步研制鸭I型肝炎病毒的RT-LAMP快速检测试剂盒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94.
为进一步阐明鸭肠炎病毒(DEV)的致病机理,本试验建立检测鸭肠炎病毒核衣壳蛋白质(NP)的互作蛋白质(PKCI)基因荧光定量PCR方法。针对PKCI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 MD18-T-PKCI,将其作为阳性标准品构建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对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重复性、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为Y=-3.31x+42.00,相关系数为-1.00,扩增效率为100%,熔解曲线仅出现单特异峰,对H5亚型、H7亚型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及新城疫病毒、鸭肝炎病毒均未检测到荧光信号。表明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特异性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995.
为从农户资源禀赋角度探明云南花农种植鲜切花品种高度集中、引进新品种意愿弱,进而导致鲜切花种植品种结构难以优化的内部原因,基于对云南鲜切花主产区晋宁县与通海县的调研数据,构建花农选择鲜切花品种的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农户资源禀赋对云南花农鲜切花品种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面积与花农选择新品种的可能性呈正相关,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和户主的受教育年限、健康状况以及年龄与花农选择新品种的可能性呈负相关。应通过加强土地流转、提高花农抗风险能力、降低生产经营风险以及重视对户主的扶持,综合促进鲜切花种植的品种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996.
鲜食甜玉米粒多糖含量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鲜食甜玉米多糖测定过程中玉米黄色素影响指示剂显色及水浴法提取多糖的提取率低等问题,建立了超声辅助水浴法提取多糖技术和苯酚-硫酸法检测技术,以葡萄糖为对照,测定速冻甜玉米粒中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苯酚-硫酸法测鲜食甜玉米多糖含量的精密度试验RSD值为1.296%,稳定性试验RSD值为1.67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70%,RSD值为1.250%,测得鲜食甜玉米粒多糖含量为12.70%。此方法简便、准确率高、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7.
针对我国禽蛋孵化行业以人工方式剔除无精蛋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以孵化5 d的群体种鸭蛋为研究对象,利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群体种鸭蛋图像,在常用单步多框检测器(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SSD)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SSD目标检测算法,并采用该方法对孵化早期整盘群体种鸭蛋中的受精蛋与无精蛋进行识别。利用MobileNetV3轻量化网络作为模型的特征提取网络,可快速高效提取图像特征。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对孵化早期群体种鸭蛋中受精蛋与无精蛋的平均识别精度为98.09%、召回率为97.32%、漏检率为0,优于改进前网络模型的96.88%、96.17%、1.04%。本文方法可为种鸭蛋孵化产业相关智能机器人或机械手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8.
日光温室基质培生菜鲜质量无损估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施栽培中作物鲜质量动态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指示性特征,是蔬菜长势无损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水培蔬菜通过离水直接称量实现长势无损监测,但是土培或基质培无法通过直接鲜质量称量实现生长过程的无损测量。本文提出了基于表型特征参数和生长过程环境参数融合的鲜质量估算方法,用于日光温室环境下基质培生菜个体和群体的鲜质量无损估算。首先,监测生菜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参数,采集第1批次生菜生长过程中的多样本图像和部分样本鲜质量,提取样本图像中不同生长期生菜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计算环境信息中的累积辐热积等参数。然后,利用高斯过程回归方法建立表型参数和环境参数与生菜鲜质量的关系模型。最后,采集第2批次生菜群体的样本数据,基于上述模型预测生菜3个生长阶段的个体和群体鲜质量,以验证鲜质量估算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可靠性。结果表明,与支持向量机、线性回归、岭回归和神经网络相比,高斯过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493,相对误差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11.50%和11.21%。模型泛化能力试验中,生菜群体鲜质量比个体鲜质量的预测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小(3个生长阶段分别相差4.44、5.71、5.89个百分点),且随着群体数量增加,群体鲜质量预测的相对误差的均值和标准差逐渐减小。本鲜质量估算方法预测的群体鲜质量数据可为基质培绿叶菜类作物的栽培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99.
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在转录过程中形成的首尾相接的环状非编码RNA,其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以及疾病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前期鸭胚原代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circRNA测序结果,本研究选择由FBLN2编码的circ-FBLN2进行验证分析。通过PCR扩增和焦磷酸测序技术获得接合序列,采用Rnase R消化实验进一步验证了circ-FBLN2的存在,采用核质分离技术得出circ-FBLN2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且其在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后显著下调,在樱桃谷鸭各组织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在脂肪和腿肌中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irc-FBLN2与预测到的靶标基因主要参与MAPK,Toll样受体,以及细胞因子与受体互作通路等信号通路,揭示其可能通过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间接调控鸭脂肪细胞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广薯87在蒸制前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情况,为鲜食型甘薯风味物质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对广薯87鲜薯及蒸薯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广薯87鲜薯检测出71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40.52%)、萜类(16.18%)、杂环类(15.17%)、醇类(11.59%)、酯类(7.94%)、芳烃类(4.49%)、酮类(1.62%)化合物等;蒸薯检测出69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47.36%)、芳烃类(21.39%)、萜类(10.33%)、卤代烃类(7.07%)、醇类(3.24%)、酮类(2.64%)、酯类(2.61%)化合物等.其中,鲜薯及蒸薯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物均为苯乙醛,含量分别为16.78%、19.92%,但蒸煮前后相对含量差异不显著.对所检测出的挥发代谢物进行差异筛选,共筛选出47种差异明显的代谢产物.上调的代谢物有14种,下调的代谢物有33种,其中上调倍数最高的化合物为氯乙酸2-苯乙基酯,上调倍数为4.4;下调倍数最高的化合物为2-丙基-1H-咪唑,下调倍数高达13.49.[结论]结合相对含量及差异分析,广薯87蒸制后相对含量显著上升的主要挥发物成分为2,4-二叔丁基苯酚和氯乙酸2-苯乙基酯,是最有可能构成广薯87蒸薯特征风味的挥发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